课外天地 李树青学习天地移动互联网 → [转帖]滴滴的大数据,杀熟了么


  共有1315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滴滴的大数据,杀熟了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admin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管理员
等级:管理员 帖子:1938 积分:26572 威望:0 精华:34 注册:2003/12/30 16:34:32
[转帖]滴滴的大数据,杀熟了么  发帖心情 Post By:2018/12/30 8:48:31 [只看该作者]

最近半年,滴滴应该是面对PR危机最多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了。作为一家订单量在千万规模的公司,偶尔出现的事故似乎也在所难免,但最近一个月,滴滴面临了消费者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机——滴滴使用大数据杀熟

杀熟,说的是专门拿熟人下手谋取利益的行为

关于杀熟,知乎上有一个形象直观的段子。说一个人在华为工作,出去拿工牌在公司附近的商店、餐馆消费都可以享受折扣优惠,配眼镜能打七折,有一次着急配眼镜,忘了拿工牌出门,也没提自己是华为的员工,没想到配眼镜给打了五折。

段子固然是段子,看似滑稽的故事背后,正被现实默默注释着。

大数据杀熟鼻祖

关于大数据杀熟这个技法,用的最早的互联网公司是亚马逊。

当时亚马逊还在卖影碟。某次新碟上市时,亚马逊选择了 68 种 DVD 碟片,根据潜在客户的人口信息、在亚马逊的购物历史、上网记录等信息,给同一张 DVD 报出了不同的价格。新客户报价 22.74 美元,而给被亚马逊认为很有可能对该新电影感兴趣的老客户,这家电商则报出了 26.24 的美元。

很快人们就发现了亚马逊的小伎俩,发现自己当了冤大头的老客户们更是愤怒不已。为了平息怒火,亚马逊 CEO 贝索斯都亲自出来道歉,解释说亚马逊只是在进行价格测试。

没有尝到甜头反食恶果的亚马逊经此一役后,对杀熟充满警惕,再没使用。

再后来,在线旅游公司也用上了大数据杀熟的策略,

2012年,在线旅游网站 Orbitz(旅程)发现,使用Mac的消费者在酒店房间每晚的支出,要比平均水平高出20~30美元,而且订4星和5星级酒店的概率比PC用户要高出40%。在这个发现之后,Orbitz开始尝试把 Mac用户引导到服务和体验更高的酒店。

滴滴大数据杀熟了么?

而作为出行行业巨头的滴滴,最近正面临了这样的指责——滴滴利用大数据对ios和安卓用户杀熟。

事情起源是有个大V在自媒体上晒了自己和朋友打车的截图,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仅仅是因为手机的不同,用苹果手机的自己打车的价格,要比朋友贵上3-4块钱。不仅如此,长距离打车时,苹果手机打车比安卓手机贵不少很快,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滴滴利用大数据杀熟的消息遍布网络。“天下苦滴滴久矣”,无论有没有亲自测试过,网友们很快相信了“滴滴就是在大数据杀熟”。


然而滴滴到底有没有利用大数据杀熟,对ios用户和安卓用户区分定价呢?我们只要了解一下滴滴的计费逻辑,就一目了然了。

预估价和实付价

首先,要清楚一个概念。在截图中显示的价格叫做“预估价”,这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是不同的,预估价的作用是给消费者一个心理预期,按照此刻的拥堵情况来看,从A地到B地大约需要多少钱。而实付价格往往和预估价有出入,这是显然的。

我们假设滴滴真的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话,大可以预估价保持一致,只需要对实付价格做手脚就行了。毕竟,“预估价”做手脚要更显而易见一些。

接着我们再来看“预估价”的计算逻辑是什么,用户在发单的时候,从用户端到后台一共有三个维度信息的输入。

第一个维度是空间,即用户输入了出行的起点和终点。

第二个维度是时间,即用户选择在哪一个时间点打车。

第三个维度是路况,这不是由用户输入的,而是由地图端基于用户输入的打车时间和地点实时反馈给后台的路况数据。

基于这三个维度的信息输入,后台会返回给用户一个预估价格。这个后台反馈的预估价格就是出现在发单上的“预估价”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网上流传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单价格不同的原因就可以解释了。首先,路况信息是不断变化的,每一秒的路况都不一样,所以,只要两个人不是在“同时”发单,那实时路况可能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预估价出现了差异。

那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既然你说跟手机型号无关,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都是苹果手机要比安卓手机的价格贵。

其实这个事儿就更好解释了:基于大数据杀熟,人们都会有一个预设立场,苹果手机的用户群体的价格感知普遍会比安卓弱,最后变成了你只会相信你愿意相信的。同一时刻安卓比苹果发单预估价高的难道没有么,肯定有,只不过,一心想搞事情的大V即便发现了,也不会晒出来,只要晒出来苹果比安卓贵的,就可以搞个大新闻,至于有没有安卓比苹果价格更高的情况出现,就不关心了。

但把发单计价的逻辑解释清楚,并不一定会减少大众的质疑。于是滴滴做了另一件事儿。

价格保护时段

价格保护时段说是,消费者从A地发单到B地的价格,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周期内,显示的预估价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这个价格保护时段设置成2分钟,也就是说,只要在两分钟内发单,不管这两分钟路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户从后台接收到的预估价格始终是一样的。(两分钟是以平台为准的,比如平台时间是10:00-10:02,你在10:01:59下单的预估价和在10:02:01下单的预估价可能还是会不同的)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消费者对于“杀熟”的恐慌,给用户一个更加稳定的预期,不会再出现这一秒和下一秒发单出现变化的问题了。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可能滴滴最开始是想给用户一个最为准确的预估价,所以尽可能做到了毫秒级的精确。但反而造成了用户对于价格不确定性的恐慌。

所以在平衡精确性和确定性上,滴滴最后选择向确定性妥协。很难说这两者之间到底孰优孰劣,一个是想最精确的给用户准确价格的心理预期,而另一者,为了平衡罚单时间不同给准确价格带来的不确定性,选择牺牲预估价格的精确度,向价格的确定性*拢。

谣言止于智者,验证这件事儿其实很简单,只要一个苹果手机,一个安卓手机就可以了。倘若滴滴后来没有设置价格保护时段,你若自己动手可能就会发现,此时此刻,到同一目的地的苹果手机用户的价格确实高于安卓手机用户,而在下一个时刻,这个结论恰恰相反了。


https://mp.weixin.qq.com/s/rfotqkT96Rq3A3kZdBSXRA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8-12-30 08:49:14编辑过]

 回到顶部